Monday, April 30, 2007

法国大选中的阿拉伯人

大约一个星期以前,一个夜班,手头的稿子很少,我便打开电脑上的TVR看电视。BBC当时在做王牌栏目Hardtalk的十周年特典,回放爵士名伶Nina Simone于1999年3月接受Tim Sebastian专访的节目录像。谈及1972年愤然离开美国并发誓不再回来的原因时,Nina Simone说:“街道上充斥着种族歧视,它就存在于美国这样的一个社会结构里。”

节目间歇,我习惯性地转到半岛电视台。法国大选特别报道。多哈演播厅连线巴黎,民调仅获13%的极右派候选人勒潘(Jean-Marie Le Pen)的竞选顾问成员之一,一个阿拉伯人,正在用阿拉伯语侃侃而谈,显然的信誓旦旦。

阿拉伯媒体当然很关注法国大选。在法国的人口构成当中,有约6千万的天主教徒,占总人口的82%;百万新教徒,占1.7%;70万犹太人,占1%。而穆斯林的人数近6百万,占到了总人数的5%。这其中有5百万的阿拉伯移民,主要来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以及突尼斯。

这次去投票选总统的有4450万法国人,其中大约200万的阿拉伯裔行使了他们的选举权。考虑到法国国内拥有投票权利的阿拉伯人将近250万人,这个族群的投票已经达到了80%。这是个相当高的投票率。

这是个绝对不可能被忽视的票源。因此,竞选团队里拥有阿拉伯智囊的,当然不会只有勒潘一个。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尔科齐(Nicolas Sarkozy)的发言人之一,拉希德·达蒂,就是个阿拉伯裔女性。萨尔科齐的这个任命,显然是为了改善他本人在青年选民和阿拉伯选民当中的形象。

而他目前唯一的对手,社会党候选人罗雅尔(Segolene Royal)也有一个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的摩洛哥女助手:娜嘉特·巴尔加希姆。

在选举前不久,两个人为了表示对阿拉伯选民手中选票的重视,既不辞辛劳地访问了摩洛哥、突尼斯以及巴勒斯坦,也没忘了走访法国阿拉伯少数裔的聚居区和巴黎市中心的清真寺。

然而,同样不能被忽视的还有这些阿拉伯选民的历史背景以及生活现状。

眼下阿拉伯人在法国大量聚居的情况,始于20世纪初法国在阿拉伯世界马格里布地区(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3国所辖地区)的殖民战争。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阿拉伯劳工在1900年-1905年之间,约3万人之众,开始抵达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政府曾经极力倡导劳工移民的政策。利用这些外籍劳工在军工厂里生产的武器,法国政府在印度支那和非洲地区积极地展开它的殖民战争。

时至今日,500万的阿拉伯移民大部分生活在巴黎郊区和各主要城市里,经济和社会条件艰难,同时还要忍受种族敌视的环境和法国严苛的法律制度。

法国前内政部长几年前曾颁布严法,专门针对国内的外国移民。法国一些媒体将这些政策形容为:“接近于前苏联针对外国人入境而采取的铁幕政策。”

而萨尔科齐,一个匈牙利移民的儿子,在其内政部长任上对移民政策的态度也同样强硬。2005年,法国郊区大骚乱事件中,萨尔科奇的强硬政策,以及他形容阿拉伯青年是一群“乌合之众”的不当言辞,无可挽回地让事件进一步升级。

涉及阿拉伯人的问题,一定涉及宗教。法国从1905年起就是一个世俗国家。(1905 年 12 月 9 日,社会党众议员Aristide Briand主持了分离教会与政权的投票,使几世纪以来存在于天主教教会和法国国家政权之间的对抗得以终结。)在法国,宗教信仰被视作公民个人的事情,无论法国人信仰什么宗教,政府并不加以干涉。考虑到法国政府与三大主要宗教(天主教、新教和犹太教)长久以来存有特殊的关系,所以法国一直倡导的是“法国式的伊斯兰”而不是“穆斯林在法国”。法国政府想以此将伊斯兰教融合进法国的世俗社会体系之中,就像其他宗教做到的那样。

萨尔科齐为此解释道:“我们应该建设一个法国的伊斯兰,而不是仅仅在法国承认伊斯兰教。”

而在法阿拉伯人的问题在于:他们各自来自不同的国家,也很难达成共议和共识,这就使穆斯林整体并没有能力建设一些强势得可以影响立法者并捍卫穆斯林权利的组织。他们甚至把自己原来国家面临的问题也带到了法国。

在这次选举的选票走向上,阿拉伯人分裂为两种倾向:支持罗亚尔,因为她承诺获选后将减轻法国右翼执政势力对外国移民的过多限制;支持萨尔科奇,因为他和希拉克所代表的戴高乐主义者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能够给阿拉伯方面更多的理解。

这些阿拉伯人和美国的黑人一样,都是在试图改变一种社会结构里很难改变的东西。

:::部分数据和内容来源:www.aljazeera.net的新闻分析:::

No comments: